把握实时脉搏 关注行业热点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高端访谈 > 正文

学习资源中心:高校图书馆发展新模式——访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 学习资源中心鄂鹤年馆长

发布日期:2011-08-16 来源:网络
 点击:
 在“2011高校图书馆发展论坛暨数字图书馆前沿问题研讨班”现场,笔者有幸采访到了联合国际学院学习资源中心负责人鄂鹤年馆长。通过对鄂馆长的采访,让我们对这所内地和香港合办的首所高校有了深入的了解,对学习资源中心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

\
联合国际学院学习资源中心

\
学习资源中心鄂鹤年馆长

  问:联合国际学院(UIC)是内地和香港携手合办的第一所大学,您能简单介绍一下UIC的情况么?

  鄂馆长:UIC的全称是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由北京师范大学和香港浸会大学于广东省珠海市携手创立,是首家获得国家教育部特批的内地与香港高等教育界合作创办的大学。自2005年11月举行成立暨奠基典礼至今,UIC已迅速发展成为一所拥有独特的教育理念的国际化大学。学院设有工商管理学部、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理工科技学部三个学部,下设二十个专业。学院实施四年全英文教学,毕业生学成后获颁UIC毕业证书和香港浸会大学学士学位,在国内、香港及国际范围均获承认。UIC拥有一支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优秀师资队伍,其中51%来自国外,26%来自港澳台地区,91%的教师具海外留学经历。具有博士以上学历者占50%。UIC还汇聚了中国内地、港澳台、韩国、英国、法国、尼日利亚、马里等地约4000多名莘莘学子。UIC以英语为官方语言和教学媒介。除少数与中文相关的课程外,UIC所有的课程实施教材、讲义、教学、辅导、考试四年全程英文授课。使学生在全英文的学习与生活环境中从原来的学习英语转化为使用英语学习,学习效果及英语运用能力能发生质的改变。学院借鉴国际优秀的教育经验,引进香港先进的教育管理体制,结合中国具体国情,融合中华优良的文化传统,以“创新国际教育,开创中国高等教育新特区”为办学宗旨,优质学术、全英文教学、国际视野、四维教育、培育全人为办学特色,最终实现创建内地首家“博雅”大学,培育国际本土化的精英人才。

  问:您提到UIC想要成为“博雅”大学,什么是博雅大学?它和普通大学有哪些区别?

  鄂馆长:博雅学校,英文叫做Liberal arts college,也有人把这个翻译成文理学院。这样的学校在美国非常受欢迎,全美共有3000多所高校,其中有将近一半甚至超过一半是属于这类学校。博雅学校的规模一般都比较小,只有二三千人,而且它不属于政府资助,完全是靠自筹资金进行运营。相对于中国的研究型大学,博雅学校开设的课程更多的是通识教育,培养学学生的总体素质。UIC有个口号是“我们要提供全人教育”,所以和那些职业型、研究型的学校相比,我们提供的通识教育和素质培养,而那些开设土木工程、电力工程、电气专业的学校不开设这样的课程。所以课程上的差异算是最大的区别。

  博雅学校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只提供本科生教育、学士教育。学生在四年级的时候不是专注于某一个专业能力的发展,而是整体能力的发展。毕业之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所感兴趣的某一领域,去其它学校继续深造。虽然这样的学校在美国占美国高校数量的一半甚至更多,但是它培养出的学生人数只是美国大学本科毕业生人数的3%。虽然这个比例很少,但是另外一个统计显示,美国最富有的CEO中8%是从博雅学校毕业的,美国的历届总统中19%是也是毕业于博雅学校。美国历史上一共有两任女国务卿,分别是美国第64任国务卿马德琳·奥尔布赖特,和现任的第67任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她们也都是毕业于博雅学校。中国的宋氏三姐妹也是毕业于博雅学校,由此可以看出博雅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质量非常高。

\
夜色下的学习资源中心

  问:UIC没有图书馆,但是却有一个学习资源中心,据了解它们的性质其实是相同的,那么为什么会取名为学习资源中心呢?

  鄂馆长:学习资源中心囊括了图书馆的所有功能,但是在传统图书馆的基础之上,我们还把这个场所创造出一个开展各种学习活动的空间。学习资源中心这个名词有三个概念,分别是学习、资源和中心。首先强调得是学习。相对于传统的图书馆而言,首先我们在教育观念上要有一个新的认识。过去的三十年以来,在世界范围内,高等教育的观念已经发生了转变,以前整个高校最突出的是强调传授知识,一切为传授知识服务。观念在变,这些年来尤其是在西方国家都有了教育观念的变迁,由过去传统的教学文化,向学习文化转变。那么这个教学文化突出的是教书者,学习文化强调的是学生,所以说这是高等教育观念上发生了变革。作为在高校处于学术活动中心的图书馆,它是不是也应该发生变化?所以说我们现在非常强调,这个图书馆不是过去的那种只是为图书信息的流通、传播、运转而服务的场所,它应该在保持这个功能的同时,又可以促进学生开展各种学习活动的地方,所以说我们在我们学习资源中心加入了学习这个概念。其次是资源,无论是图书馆还是什么,资源是最重要的资产。在这个行业中,资源永远是核心竞争力,无论形态如何改变,资源是不可或缺。第三就是中心,图书馆已经不仅仅是藏书楼了,它还是从事学术交流活动的中心、开展各种学术活动的中心、知识汇集的中心。所以我们把这几个概念合在一起,称为学习资源中心。

  问:您作为学习资源中心的总负责人,在它的整体构建上,更加注重哪些方面建设和发展?

  鄂馆长:我非常有幸可以从头开始建设这个学习资源中心。我们学校和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在一个校园里,但是是两个完全独立的学校。我们最开始筹建UIC的时候,其实考虑过利用北师大珠海分校的图书馆,但是在建校以后,教学活动正式开始了,学校感觉到如果两家共用一个图书馆会从管理模式上、从资源建设等方面产生都会产生一些问题,所以还是决定自己建一个图书馆。自从我到任之后的两个星期,首先为大家提供了一个Library service。一年之后,我们迁入了一个临时的场所,大约有1200平方米的面积,然后我们开始了一些基础工作的建设,包括设备的采购、资源的采购、人员队伍的建设、规章制度的初立等。到了2008年,学校就要求我要开始考虑这个新馆的建设问题了。我作为负责人,当时花了近一个月的时间完成了建设新馆的报告,作了大量的调研,尤其是国外的资料,详细阐述了从宏观上、从理论上、从实践上应该如何构建新馆。这份报告上交到学校后,学校认为可行,接下来就需要着手实施。

  报告中的核心内容主要是教育观念的转变问题,教育观念必须在图书馆的建设中有所反映,无论是从管理上还是服务上。那么学生在图书馆会开展一些什么样的学习活动?我在武汉作过一个报告,题目是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副标题是UIC学习资源中心建设个案分析。根据我的分析,学生对图书馆所有的需求大概可以分为十三项,分别是安全、舒适和安静的场所无商业气息、服务免费可与他人交流的并且充满学习和文化氛围的场所学习、探究、再创造的机会和条件从丰富多样的信息中做出选择的机会因偶然发现而产生的那种愉悦独立学习、小组学习、浏览书架、查找信息、上课听讲座、完成作业、社交、约会、看展览。如果按照这些需求去设计图书馆,那么就可以将图书馆的作用发挥到最大。

  还有一个重点就是对学生的具体分析。这一代学生是90后,和80后不一样,和70后、60后更不一样。不能按照原来的标准去审视现在的学生,这就需要更好地分析他们的学习方式方法、与人交流的方式方法等,通过对他们的行文分析,来规划图书馆的服务模式。

  最后就是新的教育技术,当今运用在图书馆领域中的新技术有哪些,现状如何,未来的发展怎样等等,都是需要分析考虑的问题。我们的新馆综合考虑了这三项主要因素,所以设计出的图书馆学生非常喜欢。

\
学习资源中心

  问:学习资源中心的建设是否会受到和办校的因素,在管理、服务等方面有所局限?

  鄂馆长:UIC的学习资源中心不受任何局限。我们的想法就是按照行业的标准和发展方向,设计出一个最符合时代发展的图书馆。我们的规划和设计遵循了灵活性、建筑教育学、以人为本、以服务为中心、可持续性、技术融合能力的基本原则。以西方高校图书馆为模型,在中国建立一所符合时代发展的图书馆就是我们学校的目标。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凡是参观、访问、研究过国外图书馆的人,都知道与国外图书馆相比,我们国内的图书馆在硬件配备上一点都不落后;但在观念、管理以及服务中,确实还是有所差距。所以我们才提出,在中国建一所以典型的西方高校图书馆为模型的一所图书馆,但是还是需要根据大环境的整体发展而前进。

  问:这次会议的主题是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和实践——新使命、新任务、新挑战,您如何理解这“三新”呢?

  鄂馆长:其实不仅是图书馆领域,各行各业都要发展,发展就需要创新,紧跟时代步伐的,都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挑战,同时也面临一些机遇,所以说这个不仅是图书馆要面临的命题。我在武汉会议上也提到了这方面的问题,我们为未来发展做准备,未来合作和共享将成为主流。2009年4月份英国有一个权威的非官方教育机构JISC,它在2009年4月组织了一个The Future of Library Debate辩论会,邀请了英国著名大学的图书馆馆长,还有各界对这方面问题感兴趣的人,大家共同探讨未来图书馆的发展之路,其中最关键的就是技术问题,新的技术对图书馆的运营和管理提出一些新的机遇和挑战。其中有一位图书馆馆长说的话令我印象非常深刻,他说“The container of the content has changed, but the content itself lives on”。虽然环境和技术都在不断改变,但是图书馆的核心工作永远都是以信息的采集、组织、检索和分享为中心的各种服务。过去五年所产生的信息,是人类历史上所产生信息的总和。这些都是技术造成的,人们来到图书馆、使用图书馆的根本目的是不变的。所以说我们作为一个图书馆工作从业者,应该在哲学高度认识到这一点,不能浮躁。很多人提到的图书馆慢慢会消失,这是对图书馆的本质和人们为什么到图书馆是不理解、不了解的,是外行人说的话。

  问:学习资源中心目前的建设处于什么状态?

  鄂馆长:我们的学习资源中心规模虽然小,但是无论从理念、技术还是服务方面都非常开放。从资源来说,我们有纸质文献和电子文献,年人均投入大约在1500-2000元,以英文原版资源为主,占总投入的85%。现在图书馆的经费中的很大一部分用在纸质资源的管理上,但未来很可能要在元数据的管理上投入更多。所配备的管理系统包括,艾利贝斯的综合管理系统ILS,这是非常重要的系统。再有就是RFID标签和自助借还系统,因为我们中心工作人员很少,所以就更要利用现代技术代替人工服务,现在65%的图书流通是通过这一技术实现的。面对这些现代化技术手段,要抱以开放、前瞻的态度,结合实际工作环境去添置使用。尤其是作为一个管理者,更要慎重地做好每一个决定。从资源来说,因为我们学院是全英文教学,所以对于英文文献的需求非常大,Serials Solutions的发现系统,在你进行资源检索的时候,可以很方便地按照个人需求检索大量的英文资源,便于读者使用。有了这些工具,不仅可以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也提高了用户的使用效率。用户更好地使用学习资源中心,就是对学习资源中心最大的肯定。

  结束语

  采访结束后,鄂馆长告诉我,这次论坛中他最欣赏的是中科院张晓林馆长的报告,报告的内容很有高度,不仅把中国的实际情况考虑进去,还紧跟国际发展前沿,对UIC学习资源中心在未来的发展有很深的指导作用。他非常期待图书馆界多开展这类题目的研究和讨论,以利于我们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张硕

(本文来源:网络 责任编辑:expert)

上一篇:数字图书馆建设和信息体验的必然联系——访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图书馆系统部张甲教授
下一篇:钟晓流:录播前世今生 道破录播瓶颈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