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实时脉搏 关注行业热点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高端访谈 > 正文

重创新团队建设 走高效运行、可持续发展之路——访吉林大学生物基础实验教学中心主任滕利荣教授

发布日期:2011-07-27 来源:网络
 点击:
  问:请您简要说一说,作为首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吉林大学生物基础实验教学中心的特色何在?

  答:吉林大学生物基础实验教学中心自成立以来始终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在实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队伍建设、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等方面不断地进行改革与创新,2005年被评为首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心特色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1)创建了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培养的实验教学模式。通过构建动态的实验教学内容体系,搭建实验、实训、实习和创新实验为一体的实践教学共享平台,建立了激发学生兴趣和潜能的实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和社会竞争能力。

  (2)在国内率先建立了有利于个人和事业共同发展的实验教学队伍聘任机制。通过建立有效的吸引高水平教师参加实验教学工作的机制,形成教师由不愿参加到主动参加再到竞争参加实验教学的良性循环,保证了实验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技术人员通过择优选聘在编人员、返聘和招聘优秀人才组成固定与流动相结合的实验技术队伍,为实验技术队伍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

  (3)在国内率先建立了的全方位、立体化的示范中心管理模式。通过实验室全方位24小时开放,采用“精、细、实”与现代信息化相结合的管理方法,实现了实验教学全过程的立体化管理,为示范中心的高效运行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

图1 滕利荣教授指导学生实验

  问:我们知道,吉林大学生物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已走过了10年的发展历程,请您着重谈谈吉林大学生物基础实验教学中心作为国家级示范中心在使用效益、示范作用等方面的经验与成果?

  答:中心成立以来,教学实验覆盖校内外56个专业、7200多人;培养的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明显提高,本科生创新实验发表研究论文163篇(SCI、EI索引27篇,核心期刊78篇),其中,本科生是第一作者的90篇,参加申请发明专利36项,获创新奖175项(其中,国家级一等奖4项、省级奖32项)。学生对教学效果满意率从92%提高到98%以上。学生在《高教研究与实践》上发表文章《开放实验使我们受益匪浅》,肯定中心在人才培养上发挥的作用。中心的建设成果得到了国外同行专家的高度评价。如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外籍专家组检查评价为“从硬件设施、软件管理到学生的培养质量上都是国内最好的”;英国埃克赛特大学教学副校长Janice Kay教授考察后评价为:“这是一个令人印象非常深刻的实验室,在这里所有学生取得的成就都是有目共睹的,很难见到如此高水平的兼顾学生自主选择的组织系统,并期待发展合作”。

  2005年以来,已有国内外700多个实验室前来学习与交流,中心为其提供了800多套相关资料;2008和2010年教育部分别以“注重内涵建设,发挥辐射作用”和“积极构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新模式”为题发简报推广经验;先后有中央电视台等多家新闻媒体进行报道;2009年全国“两会”期间《人民政协报》在“人才培养质量特刊”中,以“实现高等教育质的飞跃”和“打造可持续发展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题介绍了我们的典型事例;先后承办了4次全国性实验教学改革和实验室建设研修班(研讨会),共800余人次参加,14次在全国性研讨会和研修班上介绍经验;为高校培训实验教师129人,为省内5所院校1500多人开设高水平综合大实验和6所院校48名新参加工作的实验技术人员岗前培训,为高新技术企业培训技术人员1800多人,接纳中学生夏令营2000多人。

\

图2 本科生利用显微互动系统做实验

  问:我们在资料中看到了吉林大学生物基础实验教学中心主要仪器设备清单。能不能请您简要介绍一二件中心的“王牌设备”,并说一说仪器设备在中心开展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答:经过10年的建设和发展,中心目前拥有教学仪器设备2500多台(件),在创新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高校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高水平创新型人才,高校的很大一部分毕业生将会工作在科研与生产的第一线。而仪器设备就是科研与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武器,科研与生产都离不开不断升级的高性能仪器设备作为支撑,要想在科研与生产中取得成绩,不但要有独到思维与创新能力还要有高超的仪器设备驾驭能力。基本实验技术训练和仪器使用技能培训是中心实验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具有熟练的仪器操作水平;但中心的实验教学不止于此,单台仪器的训练只能把学生培养成简单的“仪器操作工”,这并不是高等教育的初衷。中心通过优化配置仪器种类,按本学科科研与生产工艺路线建立了仪器共享平台,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了仪器配套优势,通过系统化的训练使学生既了解完整的科研生产过程,又强化了驾驭科学仪器的能力,还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例如:多功能提取浓缩机组是中心与企业联合开发的具有中试功能的教学设备。它打破了传统教学型提取设备溶媒单一的局限,可以用不同的溶媒对植物、动物脏器等有效成分进行提取,能满足常压提取、常压浓缩;常压提取、减压浓缩;减压提取、减压浓缩;分次提取、减压浓缩等多种提取工艺的要求;采用系统真空,外加热自然循环和真空负压蒸发相结合的方式,蒸发速度快,提取液可浓缩、可收膏;还装备了油水分离器,可用于提取挥发油等。为了教学需要该设备的操作阀门均布置在机组的外侧,使操作更简单,教学效果更直观。

 

  问:我们了解以您为带头人的吉林大学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团队被评为2010年国家级教学团队,这既是对生物基础实验教学中心,也是对您长期以来教学改革与实践的高度肯定,您是怎么看待与理解队伍建设的?

  答:我觉得优秀的实验教学创新团队的建设十分必要,也十分关键。

  1.科学的聘任机制是实验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有效途径

  实验教学团队包括实验教师、助教研究生、实验技术人员等。实验教师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的载体,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离不开高水平的实验教师。建立一个高水平的教学团队不但要吸引高水平教师从事实验教学还要充分调动实验教师主动性、积极性。目前高校教师既要搞科研,还要承担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任务,任务非常繁重。在教师聘任过程中要充分为教师着想,帮助教师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让教师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同时要有充分的时间进行科研工作。我们实行了实验教师按实验项目聘任,即教师结合自己的科研方向选择1~2个实验项目,选配优秀的研究生做助教,用3~4周的时间即可完成。这样减轻了教师的实验教学工作量,使他们有精力充分准备和设计实验。同时,教师把学科前沿知识和科研理念贯穿在实验教学里,把自己的科研成果引入到实验教学中,使教学与科研很好地结合。为了调动实验技术人员的积极性,我们建立了固定与流动相结合、竞争上岗的实验技术人员聘用制度,通过择优选聘在编人员、返聘和招聘优秀人才组成固定与流动相结合的聘用制度,做到了人尽其用,充分调动了工作积极性。

  2.相应的政策措施是实验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保障

针对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管理工作任务繁重、事情繁琐、占用教师时间长的特殊性,在职称评定和津贴发放中,同等条件下实验教师优先。使职称评定和津贴发放起到引导人力资源流向实验教学工作的导向作用。为了吸引高水平教师从事实验教学工作,在工作量计算中适当增加计算系数。我们采取教授指导本科生实验的工作量按1.2倍计算,为学生开设新实验和设计创新实验工作量按1.2倍计算,精品课工作量按1.2倍计算。鼓励与支持教师从事实验教学改革研究。我们为准备开设新实验和改造原有实验内容的教师,提供相应的实验改革研究经费,对教学成果与科研成果等同对待。

  3.培训与交流是实验教学创新团队发展的动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的不断出现,实验教师的知识和理念也应不断更新,这样才能保证实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加强师资队伍的培养和培训是现代实验教学发展的需要。为此,我们鼓励并支持实验教师在职接受学历教育、参加岗前培训和实验技术培训。已经有6名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4名技术人员在职攻读硕士学位,15名青年教师参加岗前培训,8人次参加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培训,136人次参加国内实验技术培训。通过各种培养培训,拓宽了教师的知识面,提升了教育理念,提高了学术水平、技术水平、教学水平和管理水平。要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必须加强同国内外高校的交流与合作,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育和管理理念,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目前我们已经与国内外20多所著名高校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已经有56人次参加国内外的各种实验技术和学术交流。1名实验技术人员到国外进修。

  经过几年实验教学与管理队伍建设,中心有1人获得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1人获得全国模范教师奖,1人获得教育部优秀教师奖,4人获得宝钢优秀教师奖,2人获得全国大学生“挑战杯”指导教师一等奖。同时,中心被评为首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教学团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与实践”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问:我们从新闻中了解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同志,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同志在今年先后视察了吉林大学生物基础实验教学中心,这等殊荣在全国高校也是不多见的。您作为中心主任、全国模范教师、国家教学名师不仅亲历了全过程,而且也跟领导做了交流互动,请您谈一谈这方面的感受。

  答:中心自成立以来先后有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吴邦国;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政协常务副主席王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中国工程院院长,教育部原部长周济;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原副部长吴启迪;团中央第一书记周强及省市各级领导前来视察并给予高度评价。2006年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视察后评价说:“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有以下4点:第一,整合学校资源,实现资源真正共享;第二,实验室开放,扩大了受益面;第三,除必修实验外,还有选修和创新实验;第四,除了基础实验外,还有实训实验。这4个环节非常重要,你们做得很好!”领导对中心的评价既是对我们过去工作所取得成绩肯定,也是对我们继往开来取得更大成绩的期望。我们感觉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为了不负党和人民的期望,不负各级领导的重托,我们会继续努力,不断加强中心条件建设;不断探索高水平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方法和培养途径;不断推进高等教育改革进程,默默无闻,脚踏实地,用我们殷实的双肩托起能够在世界科学大舞台上发出耀眼光芒的巨星。

 

  编后语:

  通过此次采访,滕利荣教授优秀实验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理念,“精、细、实”与现代信息化管理手段相结合的管理模式,搭建实验、实训、实习和创新实验为一体的实验教学共享平台的做法逐一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尤其是滕利荣教授平易谦和的名师风范,既当指挥员又要当战斗员的胸襟胆略,更是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此我们也预祝吉林大学生物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在高效运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一马当先、特色凸现。

(本文来源:网络 责任编辑:expert)

上一篇:营造一个化学家在实验室科学研究的氛围——访南京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心主任张剑荣教授
下一篇:以信息平台建设提升经管类实验教学水平—访厦门大学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主任朱孟楠教授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