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实时脉搏 关注行业热点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行业分析 > 正文

互联网技术 是解决教育难题的钥匙

2015-12-03   365教育装备采购网新闻中心
 点击:
导读:移动互联网时代真的来了!很多人担心,可能未来的老师面临下岗,学校面临消亡。尽管这些想法有些杞人忧天,但是我们却不可忽视移动互联网带动教育变革的威力。...
  移动互联网时代真的来了!很多人担心,可能未来的老师面临下岗,学校面临消亡。尽管这些想法有些杞人忧天,但是我们却不可忽视移动互联网带动教育变革的威力。
 
  站在“十三五”规划之年,近日,羊城晚报社与广东省中小学校长联合会再次联手,举办2015年未来学校国际论坛,邀请在线教育、学校、培训机构、企业的大咖和精英代表,一起“预见未来五年的教育场景变革”,围绕“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学习”的主题进行一番头脑风暴。
 
  
 
  与会嘉宾就“在线教育,路该怎么走”进行对话
 
  现状
 
  学校积极应用移动互联网技术
 
  其实,对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到来,大部分学校并没有将其想象为“敌人”,而是热情地迎接且拥抱它。受邀前来分享经验的学校,都在积极探索引进移动互联网技术。
 
  “不管你愿不愿意接受,互联网+教育就是在这里,从事教育的必须要迎接这一场运动。”广州市一中校长吴海洋如是说。这场运动就是指必须改变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利用云平台、大数据等技术,让学生有效掌握多样的知识,让老师的授课变得更加有趣。
 
  广州市越秀区东风东路小学校长陈晓介绍,现在该校一二年级24个班全部实现了使用平板电脑移动学习,一对一学习的比例占全校班级的83.7%,已有四成老师的课程放到网上。“学校成立了信息中心,每一个老师将能够促进个性化教学的教学工具推送到信息中心,大大减轻了学校开发资源的负担。”陈晓说。
 
  广州市天河区华阳小学副校长陈丽霞介绍,现在学校有40多个教师组成的微课团队,借助微课辅助学习报告单的形式,让学生在上课前预习后,老师先批改学习报告单,了解学情,确定课程的重点难点,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学生在课堂上有困难可以在课后反复看微课,并且,这些资源可以传承,家长和下一届学生还能看。”
 
  广东广雅中学教育信息化负责人庾志成介绍了该校独具特色的“云平台”——老师只要在原有电脑的基础上做好备课,复制粘贴以后导入教学云平台,然后根据不同场景把资源分发给学生使用。老师也可以针对不同学生提供不同的资源,进行分层指导。调查显示,广雅这种“先学后教”的新模式受到该校85%学生的认可,能明显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
 
  广东实验中学副校长黄涛则介绍了该校一年前打造的“省而实”教育平台。平台提供微课的超市,把初高中所有的知识点用5-10分钟的微课程一一呈现,可供有需要的学生在课后进行个性化的学习。
 
  互联网企业对在线教育摩拳擦掌
 
  论坛上,广东省中小学校长联合会会长吴颖民笑称:“对于移动互联学习平台,学校总体来说是比较被动的,而供应商的热情高于学校的热情。”
 
  的确如此,记者在论坛现场发现,无论是淘宝教育、腾讯QQ智慧校园、还是能龙教育、跟谁学等教育机构,都将在线教育的前景描绘得无比美好。
 
  “淘宝提供的线上教学平台是多功能的,有教学测试课程可以确定学生的成绩,然后线上视频授课、互动、收作业等,这些服务都是免费的……”淘宝教育项目总监郭静向众人介绍淘宝教育如何通过大数据聚合教育需求,推进教育变革。
 
  广东能龙教育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余惠龙推荐的是他们如何通过互联网+推动传统教育变革,通过数据的搜集,然后分析变成小数据,服务到不同的角色,如政府、学校,老师和家长,并精准地推送给他们。
 
  “我们本身不生产产品,我们是通过平台把教师和学生连接起来,把机构、学生、学校连接起来,同时把设备(感应器、PC、手机)连接起来,还有就是服务(教学、生活),通过这样的平台连接,给在校师生提供更多的服务。”腾讯QQ智慧校园项目总监陈华山认为,个性化数据依赖小数据,如何把大数据变成小数据才是最关键的。
 
  跟谁学大学校长唐振华列出了传统培训机构面临的十大痛点,包括成熟老师对课酬的期待越来越高、离职率攀高、培养成本增大等,他认为,在线教育或许是让培训机构逆袭的有效办法。
 
  反思
 
  五大阻力让教育信息化难覆盖
 
  不过,移动互联网技术在教育上的应用并不是没有阻力的。教育信息化领域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翻转课堂”,即从教师“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变成学生主动学、主动问的模式。但是,也有不少老师表示,他们的课堂“翻”不过来。
 
  根据论坛现场的调查数据显示,课堂翻转不过来的原因,包括了老师不懂得相关信息技术、传统的路径依赖不愿意改变、担心学习效果不佳、学生不具备自主学习能力等,这些都是新课堂模式带来的挑战。
 
  现场,羊城晚报教育版主编解素蔚道出了家长的心里话:“在现行教育评价方式不变的情况下,孩子还是要高考的,全面推行信息化教学会不会影响到学生的利益?”她建议,信息化教学可先在小学和初中试行,高中阶段则最好选择校本课程和选修科试点,待条件成熟再推广。
 
  吴颖民分析,教育信息化阻力来自五个方面。第一是政府,教育主管部门愿意推动的话,才能解决引进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财政问题,“平台建设要引进企业力量,还要靠技术开发,资金很重要”;第二是学校,学校的校长愿不愿意这样做,这可能带来很好的机遇,但是也要冒一定的风险;第三是老师,如果老师觉得运用新技术是一种负担,就会拒绝使用;第四是学生,虽然学生是使用新的方式学习最没有负担的群体,但信息化教学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自制力,才能有效使用网络;第五是家长,家长会考虑到这样的学习方式对孩子成绩是利还是弊。
 
  南洋理工大学新加坡国立教育学院课程和教学部助理教授邢丹丹也道出了担忧:“教育技术可能会导致更严重的教育不平等。以翻转教堂为例,老师觉得大部分的学生都在家里上得了网,但其实还有部分学生是无法上网的,由于这部分学生从采用的教学方法中获取不到某些资源,他们将永远成为少数群体,落后于其他人。”
 
  观点
 
  吴颖民:
 
  不要想象因为应用先进的技术,学校就没有了
 
  今天的教育应该往哪走?吴颖民做了主题为“把握移动互联网给教育变革带来的机遇”的总结演讲,剖析了现在的教育模式如何应用新的技术推动变革。
 
  吴颖民说,今天的学校优点很明显,相对安全的环境、相对统一的要求,相对齐步走的教学进度可以普及教育和提升受教育的水平,但是缺点也有明显,包括差异化、鼓励区别对待的文化、个性发展、创意发展等问题都无法解决。
 
  不过,他认为“互联网技术给予我们解决这些问题的一把钥匙”。他说,未来学校不等于学校消亡,不要想象未来因为应用先进的技术,学校就没有了,今天有很多阻力是因为担心——担心机器可以代替人的工作,软件可以代替老师的工作,老师多少担忧这个饭碗会不会被新的技术抢掉。“过去我们的学习等于学校教育,只能在学校、老师那里才能获得知识,今天完全不一样,离开学校、老师照样可以学习,当然进度和学习效果、风险都是不一样的。”
 
  吴颖民指出,今天的移动互联网时时处处可以解决因人而异的各种问题。只要我们更好地将这样新的技术应用到学校教育当中,就能够解决不能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差异教学的弊端,让孩子们主动地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学习内容和进度,可以更好地互动。
(本文来源:网络 责任编辑:丹丹)

上一篇:调查报告显示:全国基础教育满意度“东高西低”
下一篇:最后一页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