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实时脉搏 关注行业热点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技术解读 > 正文

导播切换台上的艺术再创作

发布日期:2014-07-23 来源:网络
 点击:

导播切换台上的艺术再创作  

艺术创作是指艺术意象的物化与表现。它是艺术家将自己在艺术思维中已经基本形成的艺术意象转化为艺术符号,并以物化形式体现出来,成为具体可感的艺术情境或形象体系的过程。文艺晚会的电视直播工作,就是把舞台上演出的文艺节目经过电视化处理,传送给千家万户的电视观众。文艺晚会直播前,技术上已保障,舞台灯光效果已设定好,现场的音响效果也都准备就绪,只有切换导演和摄像的工作还是个未知数,晚会的切换也称现场编辑,也就是切换导演在切换台上根据摄像师送来的画面进行即兴艺术再创作,为此我们在艺术创作时一定要注意一下几个问题:

  1.避免“视觉跳动”

  现在的转播车一般都在六讯道以上,面对众多的电视镜头,如何选取、如何组接画面呢?切换导演镜头组接的一个基本原则为“动接动”、“静接静”,那么“动”接“静”,“亮”接“暗”,景别变化突变都会造成“视觉跳动”,特殊情况例外。

  “视觉跳动”的表现形式之一是同景相接。同景相接会造成画面转化时重叠“不干净”,没有节奏,观众看了很别扭,主要演员单人镜头组接时,除了避免同景相接以外,还要注意错开它们在画面中的位置,摄像师如果剪辑意识强,注意看返送就可以避免这种错误,切换导演有时紧张选错景别也会造成此类错误,只要切换导演遇事不乱,相互提醒,牢记剪辑意识就可加以避免。

  “视觉跳动”的表现形式之二是运动镜头的速度差异。每个人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程度各人不尽相同,使用镜头表现时,运动速度会有差别,但是摄像的基本常识告诉我们,运动速度一定要符合人眼的视觉习惯,速度快,令人目不暇接,看不清画面,过慢则叫人心烦,如果几个镜头的运动速度不一组合在一起,那么整个节目节奏、视觉效果被破坏,所以在使用运动镜头时,要与节奏相吻合,多看返送,了解别人的运动速度,及时调整自己的速度,从而避免此类错误。

  “视觉跳动”的表现形式之三是画面亮暗、景别突变的组接。画面的忽明忽暗、景别变化大的组接会令人难受不舒服,特殊需要除外,切换导演应尽量避免,有时“甩”镜头使用不好也会造成这种“跳动”,一般情况下少用最好不用,在使用“出画”、“入画”的剪辑技巧时也要注意,当“出画”后一定要“定格”几秒钟,当完全“入画”后再移开,摄像师换镜头时一定要避开剪辑点,否则也会造成无可挽回的“视觉跳动”。

  2.画面切换的节奏

  转播文艺晚会时,最常用的剪辑手法时“硬切”和“叠化”,“叠化”还可以淡化组接动静、明暗画面时造成的“视觉跳动”,何时用“硬切”、何时用“叠化”,则要根据节目节奏变化而定,如节奏快则可以使用“硬切”和“快叠”,节奏慢则可以“慢叠”;为了避免画面的单调、呆板,较多使用运动强烈的推、拉、摇、移、跟、升、降等动感镜头,运动镜头一定要有参照物,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但一定要注意镜头画面的起幅、落幅,没有起幅、落幅的固定镜头,画面显得不完整,比如音乐节目,应该按照乐句、乐节使用运动镜头,乐句开始为镜头的固定画面,然后随着音乐节奏的速度而运动,乐句结束为镜头落幅的固定画面。

 

 3.去其糟粕、善于“补台”

  切换导演一项主要工作就是善于捕捉精彩精彩画面与瞬间,舞台上发生的“串帮”、或演员失误都应调度好机位,及时避免,特别在转播魔术类节目时,由于其节目的特殊性,应尽量避开魔术师的“串帮”动作,选取魔术似的中远景镜头,做到电视画面与舞台表演相互“补台”。

  4.密切配合、相互提醒

  电视是一项群体工作的集合,需要各方面工作人员的密切配合、相互提醒。切换导演与摄像、字幕、现场导演的默契配合是成功进行艺术再创作的保证,他们既要配合默契又要相互理解和提醒:有时现场演出会遇到临时更换节目或突发事件,就需电视切换导演与现场导演之间密切配合,及时沟通调整;节目唱词的结束也标志着节目的结束,字幕员可以提醒切换导演该节目即将结束;摄像师送来一个很有创意的镜头,可以提醒切换导演,由于切换导演的整体构思暂时没有用到,你也要经受得住“委屈”,假如几个回合下来还没有派上用场,这时你千万别再坚持,先尊重切换导演的构思和选择。

(本文来源:网络 责任编辑:expert)

上一篇:鼓风干燥箱可以实现多段程序升温
下一篇:构建素质教育平台,打造全新育人基地——南京市鼓楼区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