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实时脉搏 关注行业热点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行业分析 > 正文

互联网+教育:教师不会消失,但亟需转型

2015-04-13   365教育装备采购网新闻中心
 点击:
导读:  4月11日,在长三角区域教育信息化高峰论坛上,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黄震、上海市奉贤区副区长倪闵景、华东师大教育高等研究院副院长吴...

    4月11日,在长三角区域教育信息化高峰论坛上,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黄震、上海市奉贤区副区长倪闵景、华东师大教育高等研究院副院长吴刚,就“‘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教师会不会成为下一个将要消失的职业”话题进行研讨。

  黄震指出,互联网已经给教育带来了很多变化,比如慕课,眼下各个国家都在建设。但黄震认为,慕课不是万能的,同样互联网也不是万能的。尽管互联网正在改变教育形态,不过教师还不会消失。未来教育模式一定是“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育”,也就是“翻转课堂”,学生在进入课堂前已经通过互联网了解了要学习的知识,在课堂里所做的是和教师交流沟通。没有线下的形式,线上的学习缺乏深度效果。

  倪闵景也认为,从教育历史发展来看,学校已经发生了多次变化。孔子时代的学校时是学校的1.0版,大家是围绕着圣贤来学习;2.0版的学校时围绕着图书馆来学习。现在的学校是3.0版,是一个知识是大量的存在的时代,在这样的环境下,学校教育应该是围绕着学生来展开。依靠简单传达知识来教学的教师,确实已经面临挑战。从如今的教育趋势来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正变得越来越重要,而互联网没有体验这一功能,因此教师需要往体验式教育传达者去转型。

  吴刚进一步指出,互联网学习的缺陷之一就是碎片化,这意味着慕课对传统教育只能是个补充,而不是替代。课堂学习能够提供一个学习共同体和实践共同体,这让学习变成了强调合作与互动的行为。相比之下,虚拟学习的效能就要低得多,而且缺口少人际间沟通的实践,毕竟课堂教学的现场感是无法替代的。

  互联网环境下的教师应该具备哪些技能?黄震认为,学生最重要的学习并不是学科知识,而是对世界正确的认知、沟通的能力、健康心理的养成,这些恰恰是教师最需要进行的转变。吴刚则表示,未来的教师不仅要有知识深度,更要有知识广度,因为表面化的知识完全可以在互联网上搜索到,但教师的跨学科能力、个人魅力、人生态度和情感,是互联网上搜不到的,这些能力才是最能感染学生。

  倪闵景表示,未来教师不会消失,还会进一步成为社会的核心人物,教育也将变成核心行业,因为只有教师能给予学生学习体验。

(本文来源:上海教育新闻网 责任编辑:)

上一篇:“互联网 ”时代的教育变革
下一篇:最后一页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