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实时脉搏 关注行业热点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聚焦新品 > 正文

北极冰封毒素因全球变暖而复活 多为人工合成物质

发布日期:2011-08-15 来源:网络
 点击:
 

  著名摄影师和海洋环境专家迈克尔·诺兰在2009年公布了一组北极冰川倒塌的照片,其中一幅名为《哭泣的人脸》的照片发人深省。专家形容这是绝望的“大自然母亲”在对冰川融化的无声抗议。

\

  据介绍,这座冰川位于挪威靠近北极的地区,属于挪威最大的冰盖——Austfonna冰盖。后者位于斯瓦尔巴群岛,面积约7769平方公里,是欧洲第二大、世界第七大冰盖。

  ■核心提示

  近日,科学家发现,随着北极冰层融化,一直蛰伏在北极冰面之下的毒素(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开始释放出来。曾经沉睡的毒素是否将随着冰层融化返回人世间?人类是否会面临气候和毒素的双重灾难?如何化解这场潜在的“生化危机”?记者就此采访了专家。

  北极“潘多拉魔盒”被全球变暖焐开

  辽宁日报:近日邻近北极圈的挪威、加拿大两国科学家的研究报告显示,曾经被暂时“冰封”的一些毒素正在随着北极冰层的融化而“重见天日”,“潘多拉的魔盒”再度开启。匡老师,您能为我们介绍一下北极发生了什么吗?

  匡耀求:好的。在位于挪威斯瓦尔巴群岛的齐柏林研究站和加拿大北部的气象预警站,科研工作者对过去十余年跟踪检测到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测量值进行分析后发现,由于全球变暖的影响,尘封在北极冰层中的一些毒素正伴随冰层的融化被逐渐释放出来。

  辽宁日报:据您了解,都有哪些毒素被释放出来了?

  匡耀求:这些毒素包括DDT、林丹(有机氯杀虫剂)、氯丹(农业杀虫剂)、多氯联苯(工业中用在变压器、电容器、充液高压电缆、油漆和塑料中),以及用于土壤消毒的六氯苯等。

  辽宁日报:这些毒素听起来多数是人工合成的物质。

  匡耀求:是的,比如DDT过去曾是有效的杀虫剂。在上个世纪上半叶,人们用它来防止农业病虫害。然而DDT这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毒素对人类和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更为巨大。这些物质主要分为杀虫剂、工业化学品和生产中的副产品三类。

  首先,它们半衰期长且具有抗光解、抗化学分解和抗生物降解性,有的物质在水中甚至2000多年都不会被分解。其次,它们一般是半挥发性物质,在室温下就能挥发进入大气层,可以通过空气流动和水流传播到很远的距离。而且这些物质在低浓度时也会对生物体造成伤害。最可怕的是,它们具有高亲油性和高憎水性,能在生物体的脂肪组织中积累,并通过食物链的逐级传递,使浓度不断提高,当它们聚集到位于生物链顶端的人类的身体中时,有些毒素的毒性可被放大上万倍。一项研究结果表明,DDT在海水中的浓度为5.0×10-11g,而在浮游植物中则为4.0×10-8g,在蛤蜊中为4.2×10-7g,到银鸥中就达 75.5×10-6g。DDT从初始浓度到食物链最后一级的浓度扩大了百万倍。

  这些毒素会使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生殖系统等产生紊乱,甚至致癌。因此,目前很多国家和地区早已禁止使用这类化学物质。

  辽宁日报:这些毒素应该多存在于人类活动频繁的区域,它们怎么会跑到人迹罕至的北极去了呢?

  匡耀求:毒素出现在北极冰层中,是其本身的特性与大气环流综合作用的结果。

  刚才我们说到,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毒素具有持久性和半挥发性,因此,它们能从水体或土壤中以气溶胶的形式进入大气环境或者吸附在大气中的颗粒物上。由于其具持久性,所以能够在大气环境中远距离迁移而不会全部被降解,而其半挥发性又使得它们不会永久停留在大气层中,它们会在一定条件下沉降下来,再在某些条件下挥发。这样的挥发和沉降重复多次就可以导致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毒素分散到地球上各个地方。

  地球大气的运动是受热量驱使的,地球的赤道和低纬度地区接受的太阳辐射较多,地表温度较高,容易驱动大气产生上升运动;而两极和高纬度地区,由于接受的太阳辐射较少,地表温度较低,大气运动通常是以下沉气流为主,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在赤道和低纬度地区上升而在两极和高纬度地区下降的气流循环。伴随这样的气流循环,久而久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半挥发性毒素就会逐渐从比较温暖的赤道和低纬度地区逐渐迁移到比较寒冷的两极和高纬度地区。沉降在赤道和低纬度地区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会随着上升气流再次进入大气循环中,而沉降在两极和高纬度地区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则会伴随降雪而封存在冰层中,并且随着时间推移不断累积,所以像北极这种远离污染源的地方也会出现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毒素的积聚。相信在南极的冰层中也可以找到这样的毒素。(作者: 王亮)

(本文来源:网络 责任编辑:expert)

上一篇:德国菲希尔FMP40高精度膜厚仪典型用户
下一篇:专利新产品推出——静脉投影仪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