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实时脉搏 关注行业热点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业界动态 > 正文

教育扶贫点亮大理希望之光

2018-08-21   365教育装备采购网新闻中心
 点击:
导读:大理地处祖国西南边陲,是全国唯一的白族自治州。特殊的地理区位,使之成为滇西要塞,纵横三滇的“南方丝绸之路——博南古道”和“茶马古道”在这里交会。...

 

 

大理地处祖国西南边陲,是全国唯一的白族自治州。特殊的地理区位,使之成为滇西要塞,纵横三滇的“南方丝绸之路——博南古道”和“茶马古道”在这里交会。唐、宋时期,南诏、大理国政权都以大理为都,千百年多元文化在此交融,被世人称之为“亚洲文化十字路口的古都”,并因历史悠久、文献众多、人文蔚起而被称之为“文献名邦”,崇文尚教、耕读传家是大理人民世代传承的风气。

大理州下辖1市11县,其中9个国家级贫困县,两个省级贫困县;山区面积占比93.4%,坝区面积占6.6%;东西最大横距320多公里,南北最大纵距270多公里。大理州有13个世居民族,有8个人口较少民族。2017年末,全州户籍总人口361.88万人。

因历史原因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是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滇西边境山区的主战场。与全国人民一起奔小康,是360万大理各族人民共同的梦想。

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云南时深入大理多个地方,并在洱海边的小渔村古生农户家中亲切地与当地群众围坐在一起,拉家常、聊民情、谈生产、问生计。考察结束前,习近平总书记要求云南广大干部群众,“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引领各项工作,加快贫困地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为到2020年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加紧奋斗”。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让大理州上下倍感振奋、深受鼓舞。3年来,全州教育战线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及对大理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建设“滇西教育改革先行区、教育开放试验区、人力资源开发扶贫示范区”目标要求,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全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着力聚焦教育扶贫攻坚,努力把大理建成滇西区域教育中心、云南高等教育次中心,全州教育改革发展取得明显成效,教育事业呈现协调发展良好局面。

聚焦精准资助,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失学

在澜沧江畔云龙县检槽乡出生的邓昊哲,原本是一个幸福的孩子,从未想过自己的人生会有那么多波折。2000年、2012年,父母先后因病去世,年仅16岁的邓昊哲成了孤儿。面对家庭剧变,他几乎失去了继续读书的信念。在老师和亲友的劝说和鼓励下,邓昊哲回到了学校,2015年考入云南民族大学,大理“爱心圆梦”行动给他颁发了助学金,使他安心踏上了求学之路。

近年来,大理州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高考成绩不断取得突破,每年都有近2万名考生被普通高校录取。然而,全州每年有3000多名贫困家庭大学生因经济条件面临读书难。

对此,大理州始终清楚地认识到,精准资助是教育脱贫攻坚的兜底工程,必须抓准抓实、一个不漏。大理州教育局局长张春骅介绍,为确保每一个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不因贫失学,大理州多年来始终坚持实施“爱心圆梦”行动,视家庭情况对在当年高考中被二本高校以上录取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给予3000元或5000元资助。云南省优秀贫困学子奖励计划等多种资助政策同步实施,让所有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都能顺利步入大学殿堂。

大理州教育局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廖原说,自2008年起,全州连续10年开展“爱心圆梦”行动,多渠道筹措资金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大学新生顺利入学,资助金额累计达7500多万元。此外,全州还免除建档立卡普通高中和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费,覆盖率达100%。

目前,全州建立起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功能齐全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构建以政府为主导、学校和社会为补充的“三位一体”资助格局,形成普惠性资助、特困性资助、奖励性和补偿性资助有机结合的“多元混合”资助模式,实现了各学段全覆盖、公办民办学校全覆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覆盖。

在此基础上,大理州始终坚持以县为主,不断建立健全教育扶贫信息员制度,实行教育精准扶贫信息在线管理、动态更新、精准资助,突出做好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前幼儿精准资助、义务教育学生生活补助、高中生精准资助、中职学生生活补助、大学生精准资助和绿色通道、普通高校面向农村和贫困地区的专项招生计划及对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的帮扶等7项政策,让党和国家的教育惠民政策落到实处。

3年来,全州从学前教育到高中教育阶段共投入25.1亿元资助资金,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近500万人次,坚决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失学,不让一个家庭因学致贫。

聚焦学前教育,破解入园难题

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马鞍山乡位于哀牢山腹地,这里居住着彝、汉、白、苗等各族群众1.6万人,是一个地广人稀的高寒山区乡。过去,这里“行路基本靠走,交流基本靠吼”,全乡学前教育基本为零。

如今,高大敞亮的中心幼儿园已在马鞍山乡建成,覆盖乡政府片区和三胜村委会15个村民小组782户农户3200多人,去年成为云南省二级一等示范幼儿园。针对全乡山高路远、群众居住分散、留守儿童较多的实际情况,3年间,马鞍山乡还建成青云幼儿园、三鹤幼儿园两所公办幼儿园,3所幼儿园都属于公办寄宿制幼儿园,合理的区位布局解决了山区孩子入园难问题,孩子们在这里学习玩耍、快乐成长。目前,全乡幼儿入园人数接近500人,适龄幼儿入园率达到90%。

2015年,巍山县仅有7所公办幼儿园,山区孩子入学前基本没有进过真正意义的幼儿园。目前,全县有各类幼儿园82所,其中公办幼儿园16所,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7.69%。

大理州先后出台《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幼儿园教师学历提升计划(2015—2020)》等一系统文件,切实聚焦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体,全力以赴推动学前教育发展,重点抓实贫困地区“一村一幼、一乡一公办、一县一示范”建设和直过民族等民族聚居区学前双语教育,切实解决贫困地区学前教育基础设施薄弱、适龄幼儿“入园难”问题突出和学前教育优质资源稀缺等一系列难题。

由于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大理全州学前教育迅速发展。2016年,云南省学前教育工作推进现场会在大理召开,巍山县成功入选国家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实验区。2017年底,大理州第二期学前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完成,3年累计投入3.2亿多元资金,新建和改扩建项目211个,建筑总面积超过22万平方米,学前教育资源总量逐年增加,普及程度大幅提升,保基本、广覆盖、多形式的学前教育体系初步构建。

据统计,全州省一级幼儿园数量增至34所,全面实现了“一县一示范”目标;安排专项资金1300万元用于13个无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项目建设,其中有3个是贫困乡;安排630万元专项资金改扩建村级幼儿园52所,其中深度贫困村幼儿园8所。全州幼儿园数由2015年的770所增加到2017年的805所,在园(班)幼儿增幅3.67%。学龄前儿童入园(班)率、学前三年毛入园率分别从2015年的88.71%、77.45%提高到2017年的93.27%和83.68%。

聚焦义务教育,确保“一个都不能少”

在洱海东岸沿山的花椒箐教学点,李伟作为唯一的教师,在这里耕耘了24个年头。大半辈子的坚守,他不言弃、不言苦,始终以矢志不渝的育人情怀,扎根山区教学一线。

大理州山区面积广大,截至2017年底,像花椒箐这样的村级教学点362个,其中一师一校点89个。几年前,这些教学点条件还十分艰苦,校舍老旧,教学设施设备落后,教学质量难以提高,成为全州教育发展中的一大短板。

决战脱贫攻坚,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通过国家督导评估,是贫困县脱贫摘帽的基本条件之一,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渠道。成立均衡发展办公室,列出时间表、路线图,实施动态监测、跟踪问效……从2015年起,大理州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落实《云南省贫困退出机制实施方案》,举全州之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2015年,弥渡县成为云南省首批通过国家义务教育督导评估的县份之一;2016年,鹤庆等6个县共投入23.3亿元,实施项目2316个,并于年底顺利通过国家督导评估;2017年,大理等4个县市超额补拨教育经费2.9亿元,总投入26.75亿元,实施建设项目1541个,并全部通过国家督导评估。截至2018年上半年,全州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累计投入资金达52.7亿元,均衡县比例达91.66%,推进速度高居全省前列,城乡教育资源不断趋向均衡,中小学办学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为全面提升贫困乡村教育信息化水平,大理州投入3.6亿元购置教学装备,全面完成教学设施设备采购任务,班级配备率达88.29%,生机比达12.34∶1,宽带网络覆盖达97.7%。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基本实现全覆盖,中小学多媒体“班班通”配备达88.29%,农村完小也能够进行多媒体教学。现今,即便是李伟一个人驻守的花椒箐教学点,硬件设施和教学设备也是今非昔比。

见到记者时,孙继锋的公文包里装着两份《责令送被监护人接受义务教育通知书》,作为宾川县州城镇中心校校长,压在他身上的控辍保学担子可不轻。“控辍保学不是‘硬骨头’,而是‘金刚石’。”孙继锋说。

近年来,大理州严格按照“一个都不能少”的要求,强化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义务教育阶段无辍学工作,全力做实辍学学生劝返复学工作。3年来,各县市人民政府认真履行控辍保学主体责任,多措并举狠抓控辍保学,全面落实“双线”“六长”“八包”“一帮”工作机制,实行控辍保学逐级承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加大控辍保学督查巡查力度,采取多种措施努力实现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并无辍学。2017年,1040名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学生重返课堂,基本实现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无辍学。

聚焦职业教育,铸好脱贫攻坚“金钥匙”

李娜是祥云县教育局和祥云职中派往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驻校管理“东西协作计划”输送学生的跟读教师,为了弥合学生年龄跨度较大、学历层次不一、生活管理难度大等问题,她每天到教室和宿舍看望学生,与他们交流、谈心,说理想、聊人生,真正与大家成为了朋友。

2017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职业教育东西协作行动计划滇西实施方案(2017—2020年)》,实施上海、江苏、天津、浙江东部四省市对口兜底式招录滇西10州市建档立卡户未升学应往届初高中毕业生接受优质中等职业教育,确保建档立卡户子女、“两后生”实施职业教育精准帮扶。以此为契机,大理州全面实行精准招生,实施好中等职业教育招生、五年制大专专项招生、东西协作招生等各项招生扶贫政策,当年全州中等职业教育录取近2.2万人。

为切实保障“招得好、送得出、稳得住、学得好,送出一个学生脱贫一个家庭”的目标,确保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去江苏顺利完成学业和就业,大理州结合全州教育工作实际,在地方财政中安排经费,对到江苏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予以每人每年2000元生活和交通补贴。

职业教育是脱贫攻坚“金钥匙”,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大理州始终坚定下实力抓好职业教育助力脱贫攻坚。3年来,全州强化精准招生,不断扩大职教规模。结合脱贫攻坚战略实施,全州各级党委、政府及教育部门多方联动,多措并举加大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资助政策的宣传,鼓励广大初中毕业生到职业学校学习一技之长,形成了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

为铸好脱贫攻坚“金钥匙”,大理州全面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激活职业教育发展动力。全力推动升等晋级,努力提升办学水平。目前,全州20所职业学校中有7所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5所省部级重点职业学校、4所省级示范学校,此外还有3所学校被列为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为促进办学模式改革,职业学校切实加大校企合作和校校合作力度,促进学校教育与企业用工紧密结合,把与省内外高校、大中型企业联合办学,以及订单培养作为学校工作重点,不断提升学校办学质量,拓宽就业渠道。2017年,全州中职学生就业率达96%,对口就业率达70.07%。

此外,大理州全面实施教育补短板项目,不断健全职教发展能力;认真做实成人教育,积极开展种植、养殖培训,帮助困难群众掌握致富技术,3年培训农户150多万人次,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劳动力4万人次,转移就业1.12万人。

聚焦高等教育,大学群初具规模

大理是文献名邦,办一所大学,是2000多万白州人民的多年夙愿。3年来,大理州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大理时重要指示精神,抓抢机遇,知难而上,着力推动高等教育发展。

位于洱海以东荒山之中的海东新区,一个现代化的应用技术大学正在崛起,并将在今秋迎来第三批学生。

2015年4月28日,教育部正式批准滇西应用技术大学总部在大理筹建;次日,教育部发文批准大理学院更名为大理大学。2016年9月,滇西应用技术大学迎来了第一批试招生学子266人;2017年5月,教育部批准滇西应用技术大学正式建立。至此,大理高等教育“两翼齐飞”的格局初步形成,成为云南省唯一拥有4所高校的非省会城市,也是全省唯一具有两所本科院校和硕士授予权高校的非省会城市,形成了一个初具规模的大学群。

即将迎来40周年校庆的大理大学,是一所全日制在校生超过1.7万人的综合性大学。搭乘教育部定点联系扶贫滇西边境山区的东风,该校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7所部属高校确定为学科建设对口帮扶单位。近年来,大理大学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充分利用地缘优势,通过合作办学、科研合作、学术交流、师生互换和汉语国际教育等方式,积极探索和实践国际人才培养模式,至今已和22个国家、48所国外大学建立教育教学和交流合作关系,学校学历留学生人数在全国高校中名列第十位。

位于洱海之东,与大理大学隔“海”相望的滇西应用技术大学,不仅是全国首批建设的应用技术大学,也是教育部定点联系滇西扶贫工作的重要纽带,承载着深化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改革,助推滇西脱贫开发、扶持产业转型升级的历史使命。学校的建立,进一步完善了大理的国民教育体系。

据介绍,大理州始终将发展高职教育作为助推脱贫攻坚的重要途径。几年来,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大理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和大理护理职业学院先后挂牌成立,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搭建了一座新型的人才立交桥。

苍山洱海之间的大理,这个把教育扶贫当作最大民生工程的地方,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必将推动教育走向更加充满希望的明天。

(本文来源:网络 责任编辑:丹丹)

上一篇:内蒙古:人民教育基金会助力教育脱贫
下一篇:最后一页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