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实时脉搏 关注行业热点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业界动态 > 正文

“云上课”能否推动珠海教育服务均等化?

2020-03-05   365教育装备采购网新闻中心
 点击:
导读: “今天这堂课请同学们继续跟随胡老师步伐,撷取思维之光,领略数学之美,奔赴数学的诗与远方。”3月2日,珠海市紫荆中学初一数学老师胡海英用诗一般的语言开启新一周数学网课...
  “今天这堂课请同学们继续跟随胡老师步伐,撷取思维之光,领略数学之美,奔赴数学的诗与远方。”3月2日,珠海市紫荆中学初一数学老师胡海英用诗一般的语言开启新一周数学网课,为云端上近两万名学子讲授《数轴上的动点问题》。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以网课为主的线上教育从边缘地带走向中心位置,并成为学校“不得不用”的教学手段。目前,全市30多万名中小学生和在珠高校学生均通过互联网接受在线教育。
 
  在线教育不止创新了教育模式,也无意中改变了珠海教育格局。有业内人士认为,近两万名学生接受同一位老师授课,看似是疫情期间的非常之举,实则也让教育服务均等化迎来一次特殊的实践,为推动珠海教育领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了诸多探索。
 
  学校差异化路线开展线上教育
 
  3月2日起,全省中小学校开展线上教育,学生不返校。珠海先行实施。2月10日,全市高三年级率先开展网络教学。2月17日,普通中小学其他年级也铺开网络教学。3月2日,北理珠、北师大珠海分校等在珠高校开展网络教学。
 
  具体实施上珠海走差异化路线。高中以学校年级为单位组建网课备课组,形成“一校一策”,每位老师分章节上课,高三更是以行政班方式上网课,“授课老师不变,同学不变”;小学、初中则以行政区实施“一区一策”,由各区教育局在全区范围内统筹安排网课,除初三外推行“大班制”教学。
 
  “云上课”能否推动珠海教育服务均等化?
 
  珠海初一学生在家里通过电脑上数学课。图片来源:南方日报
 
  “各学龄段的要求不同,组织方式固然有所差异。”珠海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小学、初中属于义务教育阶段,强调均衡发展,学生在学业方面的个体差异性不太大,以区为基础能很好兼顾;高中阶段学生学科学习能力分层较大,“都听珠海一中的课显然不合适,也不能做到因材施教。”
 
  授课方式也有差异。香洲区采取直播方式授课,为每个年级设一个教学直播点,主讲老师根据课程表安排到直播点讲课。主讲老师则从各年级各学科任课教师中挑选一位名师担当。不管你是公办校学生还是民办校学生,也不管是文园中学学生还是湾仔中学学生,只要年级相同,主讲老师就是同一人。
 
  “实行区级统筹,能够集中力量办事。”香洲区教育局局长朱秀湖介绍,网络教学属于一种新生事物,大家都在摸着石头过河,学校、老师都处于探索阶段。学校承担网络教学直播工作,其资源有限,组织实施难度大,最后可能出现学校、老师累得够呛、整体教学质量不高、各方都不满意的情况。
 
  金湾区和斗门区则采取录播方式授课。老师上课内容提前录制好,按照课程表准时上传到各类平台供学生收看。斗门区教育科研培训中心装备室主任黄耀忠认为,录播课都是经过字斟句酌,反复打磨后形成的,力求给学生提供最好的教学资源。
 
  “优秀老师在线授课,且内容主要针对增强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而设定。”香洲区香华实验学校校长杨干表示授课整体质量上乘。香洲区夏湾小学校长范云也持同样观点,目前在线课堂主要以复习和学科主题开展,学生整体感觉比较有趣。
 
  家长担忧网课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单以香洲区网课为例,该区课程供香洲区、横琴新区、高新区和万山区共计17多万名学生收听收看,相当于平均每堂课有近两万名学生听课。
 
  “一个班就是30个学生,一堂课下来,也有‘吃不饱’和‘吃撑了’的学生,何况两万人同上一堂课?”两万人同时听老师讲课引发部分家长的担忧。如何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成了另一堂“新课”。
 
  “常用方式是布置作业巩固课上知识。”范云介绍,学科教师按要求必须随堂听课,在了解主讲教师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后,再结合班级学生的学习能力布置课后作业,之后就作业反馈情况和家长的反馈进行课后查漏补缺。
 
  “线上答疑已成常态。”杨干说,香华实验学校每一个班级都组建有家长微信群,班上所有科任教师都在其中。老师在听课期间和约定的学科辅导时间上线,学生、家长随时可提问。
 
  居家学习与在校学习还是存在很大差异。“学校有老师帮看着,家里上课更多靠学生自觉。”金湾区某小学王老师反映,单就课后作业而言,需要家长监督完成,并上传给老师。实际运行中,作业完成质量差的学生多数存在家长监督缺失的情况。
 
  “好的学习效果需要家校共同保障。”杨干建议,小学阶段好些学生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家长需要倾注更多精力陪伴孩子学习。
 
  网课究竟该以复习旧知识为主,还是以新课为主,不同群体也有不同声音。考虑到义务教育公平为先,目前初二及其以下网课以学科知识复习为主。有家长担心不上新课孩子入学后可能跟不上。
 
  “疫情如果持续下去,不上新课是否现实?不上新课,家长、学生对在线教学的重视程度是否会递减?这些都是问题。”朱秀湖表示,香洲区教育局下一步将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大多数学生、家长的想法。
 
  探索教育信息化技术有待改善
 
  珠海基础教育发展不均衡一直存在。每年市“两会”上,“东强西弱”的教育格局都会成为代表委员们的热议话题。珠海东西部地区教育差距主要体现在小学、初中阶段,高中阶段经过近些年努力,加之中考选拔性考试的调节作用,东西部差距有所弱化。
 
  与此同时,同一区域内也存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的情况。即便同属香洲区,在市民眼里也有优质学校与普通学校之分,这也是导致“学区房”热度不降的重要因素。
 
  如雨后春笋的在线教育热潮,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这一格局。不论公办还是民办校的学生,只要具备网络条件,都能听到所在区名师上的优质课。学有余力的同学还可学习市外、省外名师课程。
 
  “上课两周多来,峰值最高时突破了130万人,持续上课人数稳定在60万人以上。”朱秀湖介绍,香洲网课除满足自身需要外,还辐射到区外、市外和省外,包括湖北、甘肃、云南、重庆、四川等地的部分中小学生们也加入其中。“湖北荆州洪湖市、甘肃平凉等地教育部门专门发文让学生看香洲网课”。
 
  斗门区家长王斌是香洲网课的“忠实粉丝”。每天孩子在家先上学校老师的课程,课后他再带孩子回看香洲老师的课程,起到二次巩固提高的作用。“有时太忙顾不上,孩子也没那耐心,就把老师布置的习题抄来做,看孩子知识巩固程度”。
 
  “香洲网课实现了优秀师资共享,名师课堂的价值得到了更好体现。”在杨干看来,经过这些年发展,香洲教育领域公共资源均等化基本实现,校与校间差别可能更多是生源不均。
 
  不过,从事教育职业的家长李娟认为,目前线上课堂并非无懈可击。她认为现在老师上的主题都是任课老师根据自身兴趣选择的,主题间没有关联性和递进性。她建议主题内容应该序列化,建立起有机联系的课程群,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深度学习。
 
  技术难题也有待改善。目前大多数网课都是老师屏中讲,学生屏前听,双方没有交流互动。香洲区虽有所尝试,但也只能与三名学生互动。“如果能够实现多人视频互动的话,网课作用会更加明显。”杨干说。
 
  “线上教育对推动教育公共资源均等化有很好的促进作用。”珠海市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袁长林表示,珠海教育以推动教育信息化为抓手推进教育现代化,近些年取得了一些实质性成效,这次网课便是教育信息化的直接体现。
 
  袁长林介绍,各区都有开展网课学习,初期效果不错。香洲和斗门的网课还被广东省教育厅纳入“粤课堂”线上教育,供全省小学阶段学生学习。
 
  珠海市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袁长林:
 
  网课要发挥家庭教育作用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目前,珠海约30万名普通中小学生均以网课方式接受教育,电视媒体、IPTV数字电视、电脑、手机等渠道提供的网课服务累计点击量约为170万,基本实现全市学生100%全覆盖。
 
  珠海市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袁长林表示,珠海网课精彩纷呈,学生热情较高,大部分学校参与度在70%—80%之间,部分学校达到了95%以上,深受学生和家长好评。
 
  因网课等线上教育仍属新生事物,珠海仍处于探索阶段。从2月10日开始上网课起,在近1个月的运行中,袁长林认为珠海网课还需在五个方面加以完善。
 
  一是需要积极落实“五育并举”。线下教育在培育学生德智体美劳方面已有成熟经验,但在线上教育这块仍需探索,需要综合考虑线上教育特点和学生认知规律,做到学科课程与综合课程兼顾,科学安排线上教育内容,尤其要加强德育和身心健康教育,减少学科知识学习时间,让学生在行为、认知和情感上获得多重收获。
 
  二是需要发挥家庭教育作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居家学习的两大保障。居家学习管理学生学习的责任主体与管理方式会发生重要变化,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作用相互易位,家庭在这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目前来看,仍有好些家长把教育的职责寄托在学校和教师身上。
 
  三是需要转变在线教育方式。学校将线下教育照搬照套至线上教育的现象依然存在。珠海需要继续积极探索直播、录播、网络资源推送等综合方式的线上教育;大力倡导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积极探索任务式、问题式教学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四是需要由重“教”向重“学“转变。线上教育实施以来,由于种种困难,教育教学的重心偏向于学校、教师,也就是侧重于“教”的一方。随着线上教育逐步走上正轨,线上教育要由重“教”向重“学”转变,服务居家学习转变。
 
  五是挖掘班会课价值。班会课是落实安全教育、科普教育、生命教育和责任教育的重要渠道,要借助网络班会课引导学生学习防疫阻击战中涌现的先进事迹,弘扬社会美德,增强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情感,让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力量。
(本文来源:网络 责任编辑:丹丹)

上一篇:朱永新:新技术革命与未来教育方式变革
下一篇:最后一页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