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实时脉搏 关注行业热点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业界动态 > 正文

北京开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级督导检查

2015-04-30   365教育装备采购网新闻中心
 点击:
导读:  4月28日早晨,家住北京市海淀区的三年级小学生雯雯看到,自己泡的蚕豆长出了一寸多长的小苗。她在观察日记本上写道:好多同学的蚕豆已......
  4月28日早晨,家住北京市海淀区的三年级小学生雯雯看到,自己泡的蚕豆长出了一寸多长的小苗。她在观察日记本上写道:“好多同学的蚕豆已经种在了花盆里,我的长得有些慢,都3个星期了,但也终于可以了,今天放学就种上。”

  就在雯雯写下观察日记的这一天,北京迎来了为期3天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级督导检查。督导组的专家分八路深入到北京的各个区县,对随机抽取的学校进行督导检查。

  北京教育界把这次检查看作是“国检”。

  雯雯的观察日记看似与这次“国检”没什么关联,但其实与“国检”的内容——教育均衡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2011年,北京市与教育部签署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承诺到2015年16个区县全部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签署“备忘录”的第二年,北京便颁布了被称作“史上最严”的“禁奥令”,至此,北京义务教育阶段的改革进入“真刀真枪”阶段。取消“共建”、就近入学、九年一贯制、优质高中指标分配、高校及科研机构支援中小学、中考中招改革……一系列政策实施之后,北京的教育变了样。

  “均衡发展的督导评估实际上在推动着教育的各项改革。”教育部督导办主任何秀超说,督导评估就是对教育进行监测的一把尺子,有了这把尺子,对政策实施的检查和监督才能落到实处。

  截至2014年,北京市小学就近入学比例约93%,民办学校、寄宿制学校等其他入学比例为6.3%,初中就近入学比例为77.64%。2015年,北京将严格按照教育部的要求,100%的小学划片就近入学,90%以上的初中实现划片入学,每所划片入学的初中90%以上生源由就近入学方式确定。

  改革的关键是转变观念

  “谈起择校热、择校难,全国基础教育界的同仁常常会拿北京说事,言外之意,北京择校最热、最难。只要北京解决了择校问题,全国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督导专家、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说。

  在穷国办大教育的背景下,为了早出人才、多出人才、快出人才,我国实施了教育非均衡发展战略。各地都办了一批重点中小学,由此,形成了所谓的优质教育资源。长期以来,这部分资源只能少数人才有机会享有,为了争夺这一资源,各地出现了愈演愈烈的“择校热”。这一问题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之后,在大力推进教育公平的背景下,愈加凸显。

  “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在教育资源的配备上早已达到了标准,但是校际间的不均衡是他们面临的巨大难题。”何秀超说。

  并不是没有政策,而是因为一些关键因素没有解决,所以不少措施半途而废。

  因此,改革的关键是转变观念。

  北京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之一,就是对几十年来形成的存量优质教育资源进行再分配,推进既增数量、又增质量的“双增量”改革。

  “我心中一直有一个疑虑,我一直认为,名校办分校、集团化办学是一种工业化思维在教育上的反映。”张志勇说,但是在北京督导的过程中发现,这种优质教育资源托管薄弱学校的模式,让老百姓在分享优质教育方面得到了实惠。这是对长期积累形成的存量优质教育资源格局的一个重大战略调整。更为关键的是,北京并没有停留在简单的存量优质教育资源的分配上,而是高度重视配置增量优质教育资源。以张志勇参与督导评估的朝阳区为例,该区与21家全国基础教育名校、高校及科研院所开展合作办学44校(址),这些学校办学资源配置起点高,迅速形成了老百姓认可的家门口的优质学校,使优质教育学位得到快速扩张。

  有媒体把这样的改革变化称为“北京理念”。

(本文来源:中国教育 责任编辑:沈丽)

上一篇:传统文化教育当从书本走向生活
下一篇:最后一页

分享到:
收藏